膜技術,以新質生產力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
發布時間:
2024-07-09
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加,全球都已經把保護環境作為首要任務,而膜分離技術被評為二十一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清潔技術之一。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,包括高難廢水處理,市政污水深度處理、再生水制造、超純水制備以及海水淡化等領域。
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加,全球都已經把保護環境作為首要任務,而膜分離技術被評為二十一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清潔技術之一。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,包括高難廢水處理,市政污水深度處理、再生水制造、超純水制備以及海水淡化等領域。
01 多因素共同發力,膜技術發展前景廣闊
我國膜分離技術發展到現在已經有60年的歷史,進入21世紀以后,由于水處理需求爆發式增長,我國膜產業開始進迅速崛起,從2009年到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24.77%,2021年膜產業總產值達到3230億元,預計2025年將達到5000億元。
目前我國膜分離市場已躋身于世界前列,占據了全球水處理膜市場規模的近三分之一。膜產業體系主要包括反滲透膜,納濾膜,超濾膜、微濾膜、電滲析膜、陶瓷膜等。
每一個進入高速增長期的產業,都離不開資本的追捧,近年來,膜產業發展正盛,興起了一股反滲透膜產品的投資熱潮,在此背景下,我國反滲透膜材料廠商不斷崛起,包括沃頓科技,藍星東麗、沁森高科、碧水源等。尤其是沃頓科技,已經成為國內反滲透膜領域最大的生產商,尤其是沃頓科技 ,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反滲透膜巨頭。而在海水淡化領域,碧水源通過自身硬核技術,打破了國外反滲透膜的壟斷局面,解決了海水淡化領域關鍵材料“卡脖子”問題。目前,反滲透占據了我國水處理膜市場50%以上的規模,我國反滲透膜的產量在全球的占比約為18. 98%, 僅次于美國的21%。
而超濾膜和微濾膜領域,我國也在不斷崛起,涌現出了一批優質企業,比如津膜科技,久吾高科等。微濾膜和超濾膜生產技術國產化程度較高,產品自給率達85%左右。
截至目前,我國膜行業已經形成具有強勁競爭力的產業集群。
推動膜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三個,一是我國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加劇,污水資源化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手段,而資源化則離不開膜技術的應用。國家對污水資源化利用高度重視,2021年,10部委聯合發布《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“到2025年,全國地級市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%以上,京津冀地區達到35%以上”的總體目標。而膜技術以其超強的分離能力,成為實現污水資源化當之無愧的主要角色。
二是長久以來,我國環境面臨著嚴重的污染,修訂后的《環境保護法》實施后,在技術,管理,監督等制度層面進行了全面更新,不僅加大了對環境違法現象的監管力度以及處罰力度,還提升了出水水質標準,倒逼排污企業尋求更加高效的處理污廢水的方法,由于膜技術高效優質的處理效率,逐漸成為這些排污企業的第一選擇。
三是由于我國水資源短缺,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,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。海水淡化作為“非常規水源”,可有效緩解我國用水壓力。“十三五”時期,為推動海水淡化產業向規模化、集成化方向發展,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共同印發了《全國海水利用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海水淡化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。反滲透技術是目前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技術。據統計,海水淡化工程中,反滲透技術占比約 65%,反滲透膜可有效過濾海水中的可溶性鹽,脫鹽率高達99.75%。
另外,經過不斷地發展,膜技術已經逐漸成熟,且成本在不斷降低,加上膜對比其它水處理技術優勢過于明顯,所以膜產業發展速度非常迅猛。
02 膜技術,以新質生產力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,將“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,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”列為首項任務。
“新質生產力”有三個重要特征,分別是高科技,高效能以及高質量。
高質量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旋律,尤其是環保行業。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粗放發展之后,環保行業正在經歷由量到質的變化。而在此過程中,膜技術不斷創新迭代,成為行業的“新質生產力”,促進了污水行業的深度轉型升級,從原來的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,對于行業的高質量發展,有著非常明顯的技術優勢。
膜分離技術的核心是膜材料,膜材料按照孔徑可分為超濾膜,微濾膜,納濾膜和反滲透膜,微濾膜孔徑在0.05-10μm之間,允許小分子物質通過,阻攔大分子物質通過,比如在污水處理中,可以去除懸浮顆粒、微生物和細菌等。超濾膜孔徑約為0.02-0.1μm,可截留污水站的高分子物質、懸浮物、膠體、顆粒、有機物、細菌、病毒等雜質。納濾膜孔徑通常小于2納米,可以用來去除水的硬度、濁度、色度和有機物。反滲透膜孔徑是所有膜中最小的,一般在0.0001 ~ 0.01μm之間,所以其過濾精度也是最高的,幾乎可以過濾水中所有的顆粒、有機物、離子等,常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、鍋爐補給水、工業純水及電子級高純水制備、飲用純凈水生產、廢水處理和特種分離等過程。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
推薦新聞
2024-07-09
2024-07-09
2024-07-08
2024-07-08
2024-07-08